当地时间 6 月 2 日,德国前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在联合国大会上以 167 票高票当选第 79 届联大主席。这个曾因酷爱蹦床运动被戏称 蹦床外长 的政客,时隔不到一个月就从德国外交部转场联合国舞台,其闪电般的职位跃迁背后,藏着西方政坛的权力博弈,也透着国际外交圈的微妙博弈。
现年 42 岁的贝尔伯克出身绿党,政治生涯起步于环保议题,2018 年当选绿党主席后迅速跻身德国政坛核心。2021 年朔尔茨政府组阁时,她以绿党代表身份出任外长,成为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外长之一。不同于传统政客的谨慎作风,贝尔伯克行事风格激进,常以 价值观外交 标榜自己,任内多次在涉华、涉俄议题上发表争议性言论。
例如 2023 年她曾在欧盟会议上宣称 我们正在与俄罗斯开战,被批评缺乏外交审慎;在涉华问题上,她多次炒作 ,甚至主张对中国采取 强硬竞争,与台岛建交等策略,其言论被中国学者评价为 充满意识形态偏见。
看似风光的 167 票背后,实则暗藏玄机。按联合国惯例,单一候选人参选时通常以鼓掌方式通过,但此次选举却罕见采用秘密投票。据路透社援引外交人士消息,俄罗斯坚持要求投票程序,旨在表达对贝尔伯克的不满。
更耐人寻味的是,德国最初提名的候选人并非贝尔伯克,而是资深外交官海尔加・施密德。德媒披露,德国政府为换取绿党支持 5000 亿欧元国防基金提案,临时将贝尔伯克推上候选人席位,这场 政治分赃 引发德国国内反对党强烈批评,联盟党议员直言 这是拿联合国职位作交易。
选举结果也暴露分歧:尽管贝尔伯克获得绝对多数,但 188 张有效票中仍有 14 票弃权,7 个国家甚至在选票上填写了施密德的名字。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此前直言不讳地表示,贝尔伯克的当选是 对联合国中立性的侮辱,其 极端亲美反俄 的立场难以服众。
联大主席看似是 礼仪性职位,实则手握议程设定、投票程序主持等实权。贝尔伯克在胜选演讲中宣称要做 诚实的斡旋人,但她的过往记录让国际社会对其 中立性 存疑。ballbet贝博分析指出,她任期内将面临三大挑战:
其一,德国的安理会 野心。 德国正觊觎 2026 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贝尔伯克需在成员国中为德国拉票。但她在俄乌冲突中一边倒支持乌克兰的立场,可能让非洲、拉美等中立国家心生芥蒂。有非洲外交官私下表示:一个在重大议题上选边站的人,如何让人相信她能公正主持投票?
其二,联合国改革的 烫手山芋。 联合国正面临财政危机,部分国家拖欠会费超百亿美元,德国主推的 未来契约 改革计划需协调 193 个成员国利益。贝尔伯克的 价值观优先 风格能否在南北国家分歧间找到平衡点?资深联合国问题专家王宏认为:联大主席需要务实的协调能力,而非意识形态输出。
其三,对华关系的 钢丝舞。 贝尔伯克可是急先锋,任外长时中德关系曾因她的涉疆、涉港言论陷入低谷。如今作为联大主席,她不得不与中国等大国合作,但她在胜选后仍强调 人权议题应成为联合国核心,这种论调可能激化矛盾。中国外交部此前已表态,希望联大主席 秉持客观公正,推动多边合作,暗含对其过往立场的担忧。
贝尔伯克的 蹦床 标签不仅源于运动爱好,更被外界视为其政治立场 跳跃不定 的隐喻。她曾在气候议题上主张 激进减排,却在能源危机中默许重启煤电;口口声声宣扬 多边主义,却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紧跟美国步伐。这种矛盾性在联合国舞台将面临放大效应。
俄罗斯《真理报》评论称,贝尔伯克的当选是 西方试图操控联合国话语权的缩影,其任期可能成为 北约价值观的宣传窗口。而发展中国家更关注实际议题:非洲联盟希望联大优先讨论粮食安全,东南亚国家期待气候融资落地,这些务实需求与贝尔伯克的 价值观议程 能否兼容?
值得关注的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继任者遴选将在贝尔伯克任期内启动。她若推动 透明化选举,可能打破传统由大国幕后协商的惯例,但此举也可能触怒某些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何在 改革者 与 协调者 角色间平衡,考验着这位政治新星的智慧。
贝尔伯克的联大主席任期只有一年,但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她政治生涯的重要跳板。德国绿党内已有声音呼吁她 向总理职位发起冲击,而联合国舞台的曝光度无疑能提升其国际声望。不过,若她不能摆脱 意识形态斗士 的标签,最终可能像蹦床运动一样,在高空展现华丽动作后,仍落回现实的地面 —— 毕竟联合国需要的不是政治作秀,而是实实在在的全球治理能力。
这场由 蹦床外长 主演的国际政治剧,才刚刚拉开序幕。她能否跳出西方阵营的窠臼,真正成为各国认可的 斡旋人?时间会给出答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