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足协搞了个新动作,向全国征集国际赛事承办城市。可这次征集活动因为相关要求限制多、内容奇葩,受到了网友关注。
按照规定,承办城市得自己掏钱承担赛事所有费用,像足球场修缮、灯光设备升级、草坪维护,还有其他配套设施完善,都得自己搞定。而足协呢,却能拿走赛事转播权和门票收入,地方财政不仅要负责筹备,还得承担成本风险。这种“合作模式”,在网友简直就是足协“揽利甩锅”嘛。ballbet贝博
看看这些年的例子,类似赛事承办往往投入巨大,却没啥效果。2019年,广西南宁办“中国杯”国际邀请赛,为了提升环境和设施,花了2.3亿元,可门票收入才1200万,财政亏大了。而且国足表现也没变好,世界排名还是第88位,面对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这些队伍,还老是输。在这种情况下办国际赛事,难免让人怀疑赛事质量和吸引力。
更让人议论纷纷的是,中国足协把中国队相关赛事及广告招商权益当成“商务转让”对象,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办赛事后,没法自主招商。地方想靠某些商品冠名权回笼资金,还得额外申请。这种限制,让承办城市压力更大了。网友还发现,足协这些年频繁换帅,花大笔钱解约之前的教练,又把国际赛事当成新教练团队的“练兵场”,这操作逻辑,让人怀疑整个体系有没有规划、合不合理。
城市承办这类赛事的成本可不小。光四支外国球队往返商务舱机票,可能就得几百万元,还有高级酒店住宿、活动安排、赛事现场运营,花销都很大。面对这些难题,一些受邀城市不太积极,有网友甚至建议足协别修草坪、别办线下比赛了,直接改成电竞赛事。在社交媒体和各地官微上,大家态度都挺低调,没表现出申办意愿。
随着截止日期快到了,大家都等着看最终申办城市名单。足协文件说,如果申办积极性不高,协会就自己决定赛事举办地点。这也让部分网友调侃,如果没城市愿意承担,一场“内部赛事”说不定会成为大家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