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0日,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原名为北平电影制片厂,几十年来,北影厂制作了无数优秀的电影作品《烈火中永生》《林家铺子》《骆驼祥子》《茶馆》《红旗谱》等等,通过这些电影培养出来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电影人才。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曾红极一时的很多演员们已悄然离世,他们个个高寿,都活到了90岁以上。
北影厂的配角艺术家,演了近70年的小角色,她痴迷演戏,只要有戏拍,就特别高兴,不管是龙套、群演等等都不在乎,认真对待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小人物。
《早春二月》中的陈奶奶,《烈火中永生》的江姐战友,《小兵张嘎》中的玉英妈妈,《五彩路》中的桑顿奶奶,等等,《卧虎藏龙》《康熙微服私访记》《马兰花开》《吕梁英雄传》《暴风骤雨》等,在老电影中,经常会见到她的身影。
北影厂的老旦演员,在黑白老电影中演了多个不同类型和形象的老大妈,镜头上的她有一种纯天然的亲和力,令人感到亲近。
代表作有《野火春风斗古城》《烽火少年》《柳暗花明》《水浒传》《冲破黎明前的黑》《第十个弹孔》《白求恩大夫》《小二黑结婚》《山村姐妹》等。
1984年,陈立中退休,此后还在一些影片中出演配角,直到82岁时拍完电影《挺立潮头》后,离开荧幕。
2005年时,陈立中突患病卧床不起,之后一直陷入昏迷状态,没有真正的清醒过来,整整的七年时间,饱受病痛折磨,在2012年7月21日去世,享年97岁。
原名张敏,观众们很喜欢的一位老电影演员,内地最早的一批女演员之一,入行前在医院做助产护士,因对演戏感兴趣,在1937年时考进了满洲映画协会表演训练班,同年开始拍戏,抗战胜利后,满映解体,为告别过去,改名凌元。
20岁时第一次登上荧幕,导演给她安排的角色就是“母亲”,此后几十年来,在电影中就没有年轻过,演“母亲”一演就是一辈子。
事业的高峰期在五十年代中期,相继接拍了《平原游击队》《红旗谱》《金山多娇》《马兰花开》《神秘的伴侣》等热映的老电影,给秦怡、田华、于洋等演员演过母亲或奶奶。
32岁时,在拍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时,认识了剧组的美工李恩杰,她温柔善良,他多才多艺,俩人互生情愫,相恋不到一年结为夫妻。
特殊年代到来时,夫妻俩都被批斗,关在了不同的地方,遭到了殴打和折磨,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的大儿子患了脑瘤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英年早逝,对凌元打击很大。
1984年,凌元从北影厂退休,丈夫已经去世,晚年怕给孩子们添麻烦,一直一个人住,2012年1月20日,凌元因肺癌病逝,享年95岁。
北影厂的四大老旦之一,和陈立中、凌元、黄素影齐名,一辈子演的都是配角,没有演过年轻人。
《红旗谱》中演过严大娘,《小兵张嘎》中演过嘎子的奶奶,《哈尔滨之夜》中演过老太太,《苏凤记》中演过秋妈,《血溅樱花》中演过春子母亲,《保卫我们的土地》中演过农村大嫂,等等。
2007年,李健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颁发的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及终身成就奖。
北影厂的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老电影中以擅长演反派被观众知晓,身上有一股子匪气。
在《英雄虎胆》中演过的土匪司令李汉光,眼神阴霾,贪恋酒色,心狠手辣,把一个反派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让观众恨得牙痒痒,这是方辉荧幕上第一个反派人物。
《暴风骤雨》中的打手李青山,在群众面前仗势欺人,在恶霸地主面前摇尾乞怜,台词“六爷的船翻了,我姓李的也得落水呀!六爷的事儿,我豁出命来干”,印象很深。
《烽火少年》中的伪军队长,《黑三角》中的特务邢祥,《五彩路》中的大管家,《泪痕》中的许飞雄,《无名岛》中的敌炮长冯占奎,《粮食》中的伪军排长李德胜,等等,反面人物无不都是恶棍样,坏到了骨子里。
北影厂刚刚成立时,最早的一批演员,性格舒缓沉稳,不争不抢,在老电影中多演配角,演啥像啥。
60年代中期,特殊年代到来时,王云霞因参演的电影《红河激浪》被批成了“毒草”,受到了牵连,遭到了审查,失去自由,暂停了演员事业。
直到1981年,才再次出现在荧幕上,出演了《陌生的朋友》《包氏父子》《跳动的火焰》《笨人王老大》等影视作品。
晚年的王云霞患了阿尔兹海默症,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受曾经被迫害的阴影,总是感觉有人要害她,在2018年5月时病逝,享年91岁。
军人出身,参加过抗战从事文艺工作,抗战胜利后,主动放弃了到总政武警文工团当团长的机会,选择到了电影厂做演员,多演反派为主。
参与拍摄过的影片有《孔雀公主》《海囚》《双雄会》《刘胡兰》《钢铁战士》《祝福》《相思女子客店》等。
特殊年代时,暂停了演艺事业,因历史遗留问题被批斗,遭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直到1985年,身份才得到,陆续又参演了几部影片。
1950年考入中央电影局电影研究所所属电影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学院任教,1959年进入北影厂,影片中多演一些大龄的配角,戏红人不红,曾在央视版的《西游记》中演过唐僧小时候江流儿的师傅。
代表作有《五朵金花》《雍正王朝》《红色背篓》《心连心》《土地》《停战以后》《红旗谱》《山村姐妹》《金镖黄天霸》等等。
早年时从事小说和诗歌的创作,1941年和程述尧、丁力、黄宗江等人创立了南北剧社,参演了《甜妞儿》《雷雨》《日出》《北京人》等经典话剧作品,四十岁后加入北京电影制片厂。
较为熟知的影视人物有《空海》中的空海老师,《一贯害人道》中的徐忠厚,《自有后来人》中的鸩山,《骆驼祥子》中的老马,《北京故事》中的志农,《酸甜》中的老演员,以及《青春之歌》中的余敬塘,等等。
八十年代后,韩焱淡出了影视圈,此后消失在荧幕上,在2000年时已经去世,享年92岁。
北影厂的绿叶演员,擅演反派,在数十部的老电影中演遍了各种小人物,属于脸熟名字不熟的演员,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晓他的名字,但对他出演的作品中的人物,印象深刻,配角同样出彩。
《海霞》中的尤二狗,《无名岛》中的水鬼,《暴风骤雨》中的韩长脖,《小兵张嘎》中的伪军,《报童》中的瞎子老爹,《大河奔流》中的王老大,等等。
千禧年后,陈志坚淡出了影视圈,此后过着低调的生活,偶尔录制一些访谈节目。
2009年,拍戏几十年的陈志坚获得了第12届电影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领奖时他说到“我跑了一辈子龙套,说的台词加起来,也没有于洋的一部戏多,得这个奖实在不敢当”。
辽宁人,1950年加入北影厂,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演员,既能演小生又能演老生,正面反面角色都能刻画的性格鲜明。
《粮食》中演过康成,《寻爱记》中演过李勇,《柳暗花明》中演过李长峰,《智取华山》中演过侦查员,《青春赞歌》中演过小学教师,《汾水长流》中演过周和尚,从艺40多年接拍过30多部影视作品。
新中国22大影星之一张平的妻子,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拍戏,先后在东北文工团,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学院担任演员,1953年加入北京电影制片厂。
参演过的影片有《血泪仇》《赵一曼》《红旗歌》《白衣战士》《兄妹开荒》等作品中,出演众多性格不同的影视人物,多演配角。
出生在动荡的年代,自小跟着父母颠沛流离,看到了战火下的悲剧,对她的影响很大,长大后投入到了革命的事业,因为“追星”的原因,成为了演员。
情窦初开的年纪,崇拜上了已经名满四方的电影明星田方,年轻时的田方,浓眉大眼,英俊帅气,是无数女孩子心目中的白月光。
为了能够见到偶像,她选择了文艺事业,终于在1938年拍摄话剧《到马德里去》,见到了田方。
之后俩人一起排练、演出、成为好友,在接触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1940年俩人结为夫妻,那一年于蓝19岁,田方29岁,婚后俩人在延安生活,育有两个儿子田新新和田壮壮,后儿子田壮壮成为了导演,中国电影“第五代”代表人物之一。
28岁时,于蓝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白衣战士》走上荧幕,此后接拍了《翠岗红旗》《龙须沟》《侦察兵》《林家铺子》《白衣战士》等热映黑白老电影,红极一时。
1965年,于蓝凭借电影《烈火中永生》的江姐一角,红遍了大江南北,被更多的观众知晓。
然而不久之后,国内特殊时期到来,于蓝和丈夫田方作为北影厂的重点一起被打倒批斗,后下放到“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
直到七十年代中期后回到北影厂参加工作,1981年,于蓝担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此后的工作精力多在幕后。
在2005年时获得了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09年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山东人,1942年参军加入部队文工团,曾担任第三野战军七兵团三十五军政治部文艺宣传大队任副队长一职,1949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开始拍戏。
出演过的影片有《新儿女英雄传》《祝福》《神秘的大佛》《金镖黄天霸》《双雄会》《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沙家店粮站》《智取华山》《侠女十三妹》《高山下的花环》《五郎八卦棍》《血战五台山》等。
在《包氏父子》中出演的老包,是管宗祥演过的最有名的角色,含辛茹苦的抚养儿子长大,供他上学,但儿子不求上进,处处攀比,最终让老包望子成龙的梦想成为泡影。
影片中的台词“郭纯,你喜欢用什么头油啊? ”,“斯丹康”,“哦,我也是,用的也是斯丹康”,印象很深。
管宗祥的妻子是于黛琴,国家话剧院的一级演员,俩人的儿子是导演管虎,儿媳是演员梁静。
晚年的管宗祥曾出演过儿子管虎执导的电影《老炮儿》,影片中镜头不多,角色是二爷,一头白发加上佝偻的身影,给观众留下很深印象。
2022年,管宗祥的儿媳梁静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为公公婆婆庆生,100岁的管宗祥与妻子于黛琴同框,穿着粉丝衬衫,带着生日帽,气色很好。
ballbet贝博
没想到仅一个月后,就传出了管宗祥去世的新闻,如今管宗祥的妻子于黛琴,94岁仍健在。
幼年丧母,父亲再婚后,项堃受尽继母的暴虐,他在家中的地位,远不如继母身边的丫鬟,自幼感受到了人情冷漠,养成了独立自强的性格。
上了学之后,他最爱读的就是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因为这两部书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人性,引起了他的共鸣。
1936年,在老师曹禺的帮助下,项堃加盟了中国旅行剧团,开始表演话剧,先后在《雷雨》《日出》《原野》等经典话剧中担任重要角色,积累了演出的经验。
1940年后,项堃走上荧幕开始拍戏,多部作品有《南征北战》《湖上的斗争》《垂帘听政》《烈火中永生》《青年中国》《上饶集中营》《停战以后》《大河奔流》等等。
事业上走向高峰的同时,项堃在接拍电影《青年中国》时,与演对手戏的女演员阮斐,产生了感情,
1942年元旦,俩人在重庆结婚,婚后条件很苦,没有房子,夫妻分别住在单位的宿舍里,直到项堃成名后,生活条件才得到改变,俩人育有三个孩子。
国内特殊时期时,项堃遭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对待,对于那段痛苦的回忆,项堃曾说“比起上官云珠、舒绣文等人,我总算活了下来,这就是幸福”。
特殊年代过去后,项堃的身份得到,此后他又返回影视圈拍戏,直到90年代中期后,淡出了舞台。
都不错挺长寿的,凌元一看就是《黑三角》那卖冰棍的特务[大笑]还有《甜蜜的事业》那个抓计划生育的大妈[大笑]